埋地阀门怎么更换
-
埋地阀门更换前的准备工作
在进行埋地阀门更换之前,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前期准备,这是确保施工安全、提高效率和避免二次损坏的关键步骤,首先应查阅原有管道图纸及阀门安装记录,明确阀门型号、规格、材质以及埋设深度,要对作业区域进行现场勘查,确认是否存在地下电缆、通信光缆或其他隐蔽设施,必要时请专业测绘单位协助定位,还需准备好工具设备,包括挖掘机、吊装设备、切割机、焊接设备、检测仪器(如压力测试仪)等,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,如防毒面具、安全绳、警示标志等。 -
切断介质并排空系统
阀门更换前必须先切断与之相连的介质流动,防止泄漏引发安全事故,如果是水系统,应关闭上游控制阀并打开末端泄水阀,使管内余压释放;若为燃气或蒸汽系统,则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停气程序,并用惰性气体置换管内残余介质,排空过程中,应设置临时排水沟或集水坑,避免污染环境,建议在作业区周围设立围挡和警戒线,提醒无关人员远离施工区域。 -
挖掘与暴露阀门本体
使用小型挖掘机或人工开挖方式逐步清除阀门上方土层,注意保持挖掘坡度稳定,防止塌方,当接近阀门井或法兰接口时,改用手工工具小心清理周边土壤,避免损伤阀门本体或连接管道,建议在挖掘过程中随时测量地下水位,如发现积水应及时抽排,必要时可设置临时降水井,此阶段完成后,应对阀门结构进行拍照留档,作为后续比对依据。 -
拆除旧阀门及清理接口
拆除旧阀门时应先松开法兰螺栓,再缓慢拆卸阀门本体,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管道变形,若阀门锈蚀严重,可用除锈剂辅助处理,拆下后应立即检查法兰面是否平整、密封槽有无损伤,如有缺陷需打磨修复,同时清理两端管口内的杂物、焊渣和毛刺,确保新阀门安装时接口干净无杂质,特别提醒:严禁用重物敲击管道或强行拉拽,以免造成管道破裂或接口错位。 -
安装新阀门并试压检测
新阀门到场后应核对产品合格证、出厂编号及技术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,安装时先将阀门平稳放入预留位置,调整水平度和同心度,再依次拧紧法兰螺栓,采用对角交叉紧固法以保证受力均匀,完成安装后,按规范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:对于给水系统,试验压力通常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保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;燃气系统则需用肥皂水检查各接口是否有漏气现象,所有检测数据须如实记录,签字确认。 -
回填与恢复地面
试压合格后方可开始回填作业,回填材料应选用粒径小于50mm的素土或级配砂石,分层夯实,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,压实系数不低于0.9,回填至距阀门顶部50cm处时,应铺设一层柔性保护层(如聚乙烯薄膜),防止硬物直接接触阀门壳体,最后恢复路面原貌,如铺设混凝土或铺砖,并设置明显标识,注明“地下阀门位置”字样。
更换步骤 | 关键要点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准备工作 | 查阅图纸、现场勘察、设备准备 | 避免误挖其他管线 |
切断介质 | 停止供能、排空残留 | 确保无泄漏风险 |
挖掘暴露 | 小心操作、控制深度 | 防止塌方或损伤管道 |
拆除旧阀 | 缓慢拆卸、清洁接口 | 不得破坏法兰密封面 |
安装新阀 | 对中校准、紧固螺栓 | 严格按标准扭矩操作 |
试压检测 | 分段打压、记录数据 | 合格后方可回填 |
回填恢复 | 分层夯实、加保护层 | 恢复原状,设置标识 |
- 日常维护建议
阀门更换完成后,不应视为工程结束,而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建议每季度对埋地阀门进行一次巡检,重点查看阀门井是否积水、井盖是否完好、阀门启闭是否灵活,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,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,鼓励用户单位制定《地下阀门运维手册》,将更换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固化,提升整体管理水平。
埋地阀门更换是一项涉及多环节、多工种协作的专业作业,必须遵循标准化流程,注重细节把控,才能真正实现“换得好、用得久、不出事”的目标,只有把每一个步骤做到位,才能保障供水、供气等民生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,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可复制的操作范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