泵站镇墩怎么更换
-
泵站镇墩更换的必要性分析
泵站作为城市供水、排水和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,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系统的安全,镇墩是泵站结构中用于固定水泵机组、防止振动传递、增强整体稳定性的基础构件,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,随着使用年限增长,镇墩可能出现裂缝、沉降、钢筋锈蚀甚至局部破损等问题,严重时会影响泵组运行安全,甚至引发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,适时更换镇墩成为泵站维护保养的重要环节。 -
更换前的准备工作
在实施镇墩更换前,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与现场勘察:
- 现场勘查:测量原镇墩尺寸、位置及周边结构关系,确认是否存在其他隐蔽管线或地下障碍物;
- 结构检测:采用回弹法、超声波检测等手段评估原有镇墩强度及钢筋状态;
- 设计方案:根据检测结果,制定新镇墩的结构形式(如矩形、T型或阶梯式)、材料配比(C30以上混凝土)和施工工艺;
- 交通与安全措施:设置警戒线、围挡,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;
- 材料与设备进场:提前采购水泥、砂石、钢筋、模板等原材料,并对机械设备(如吊车、切割机、振捣器)进行调试。
准备工作项 | 责任人 | 完成时限 | |
---|---|---|---|
勘察测量 | 测量原镇墩尺寸及周围环境 | 技术员 | 1日内 |
结构检测 | 回弹+超声波测试 | 检测工程师 | 2日内 |
方案设计 | 新镇墩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| 结构工程师 | 3日内 |
材料采购 | 钢筋、混凝土、模板等 | 材料主管 | 5日内 |
安全交底 |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| 安全员 | 开工前 |
-
镇墩拆除步骤
拆除旧镇墩需分阶段有序进行,避免对泵房主体结构造成扰动:
第一步:切断与泵机组连接的管道、电缆及地脚螺栓,确保设备可临时移位;
第二步:用切割机沿镇墩四周切开混凝土保护层,露出钢筋,再逐段割断钢筋,避免整根拔除导致结构失稳;
第三步:使用小型破碎锤逐步破碎混凝土块,边破边清运,控制碎块大小便于运输;
第四步:清理基坑底部残渣,平整地面并做夯实处理,为新镇墩垫层施工创造条件。 -
新镇墩浇筑工艺
新镇墩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泵站长期运行安全,必须严格按规范执行:
- 基础处理:铺设10c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,压实找平;
- 模板安装:采用钢模或组合木模,确保拼缝严密、支撑牢固,防止漏浆;
- 钢筋绑扎:按设计图纸布置主筋、箍筋,注意保护层厚度≥30mm,接头错开率≥50%;
- 混凝土浇筑:分层浇筑(每层不超过30cm),插入式振捣棒均匀振捣,杜绝蜂窝麻面;
- 养护: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覆盖湿麻袋并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,期间严禁荷载作用。
- 与其他设施的协调配合
镇墩更换过程中,常需与泵房内其他系统协同作业:
- 电气系统:提前断电并标记电缆走向,避免误伤;
- 管道系统:对未拆除部分加装临时封堵,防止杂物进入;
- 土建结构:若涉及相邻基础变动,须请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位移观测,确保整体结构稳定。
- 质量验收标准与后期管理
工程竣工后应进行以下验收:
- 外观检查:表面无明显裂缝、蜂窝、露筋现象;
- 尺寸偏差:轴线位置偏差≤10mm,垂直度偏差≤0.5%;
- 强度检测:7天抗压强度≥80%设计值,28天达到C30及以上;
- 功能验证:重新安装泵组并试运行,观察振动情况是否正常。
建议建立镇墩台账,记录更换时间、施工单位、材料批次、检测数据等信息,纳入泵站日常巡检范围,实现动态管理。
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应对
- 若原镇墩下方存在软弱土层,应先进行地基加固(如水泥搅拌桩)后再施工;
- 冬季施工时,混凝土需掺入防冻剂并采取保温措施,防止早期受冻;
- 发现旧镇墩有严重腐蚀或变形时,应立即停止作业,邀请专家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更换。
通过科学规划、精细施工与严格监管,泵站镇墩更换不仅能消除安全隐患,还能延长泵站使用寿命,提升运行效率,该类工程虽属常规维修项目,但因涉及结构安全,不可轻视任何一个细节,只有将每一个环节做到位,才能真正实现“小修促大安”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