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歌怎么更换假音
假音不是“虚音”,它是你声音的另一扇门
很多人一听到“假音”,第一反应就是“虚”、“飘”、“不稳定”,甚至觉得那是女歌手或高音歌手的专属技巧,但事实上,假音(也叫“头声”或“弱混声”)是每一个正常发声的人类都具备的生理能力,它不是“假”的声音,而是声带在特定闭合状态下、通过不同共鸣路径所发出的另一种音色,掌握假音转换,不仅能让演唱更具层次感,还能有效保护嗓子、延长歌唱寿命。
换假音,不是“硬憋”出来的,也不是“突然切换”的,它需要你理解发声原理、训练肌肉控制、建立听觉反馈,再通过大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,这篇文章将从生理结构、训练步骤、常见误区、实战应用四个维度,系统性教你如何自然、稳定、有表现力地更换假音。
从解剖学看假音:声带在“偷懒”时发出的声音
要真正掌握假音转换,必须先了解它背后的生理机制,人类发声依靠声带振动,而声带闭合的松紧程度、振动面积、气流速度,决定了音高和音色。
真声(胸声)状态下,声带完全闭合,振动面积大,共鸣主要在胸腔,声音厚实有力;而假音状态下,声带边缘轻微闭合,仅部分振动,气流通过缝隙形成高频振动,共鸣点上移至头腔(鼻腔、额窦等),音色轻盈、空灵、穿透力强。
简单理解:真声是“全开油门”,假音是“半踩离合”,很多人换假音失败,是因为在“踩离合”的同时,还在猛踩油门——气息太冲、喉部太紧、下巴太用力,导致声带被迫“撕裂式”切换,声音断层、破音、失控。
三步训练法:从“找得到”到“稳得住”再到“用得妙”
(1)第一步:找到你的“假音开关”——用“气泡音”过渡
大多数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:根本不知道假音长什么样,建议从“气泡音”入手,气泡音是声带最放松状态下的低频振动,像水底冒泡一样“咕噜咕噜”,每天晨起或练声前,用最低音发“啊——”,逐渐放松喉部,让声音自然下滑,直到出现气泡音。
保持气泡音状态,缓慢抬高音高,你会发现声音逐渐从“咕噜”变成“咿——”,这就是假音的雏形,关键点:全程喉部放松、下巴不参与、气息轻柔,每天练5分钟,连续7天,你会明显感觉到“那个轻飘飘的声音”越来越清晰、可控。
(2)第二步:建立“音阶滑梯”——用“哼鸣”连接真假声
找到假音后,下一步是让它“有家可归”——和真声无缝衔接,推荐“哼鸣滑音练习”:用鼻音“嗯——”从真声区(如C4)缓慢滑向假声区(如F5),再滑回来,过程中,注意三点:
① 喉头位置保持低位(想象打哈欠时的喉咙状态);
② 气息支撑始终稳定(小腹微收,肋骨扩张);
③ 音色变化是“渐变”而非“突变”(像调光开关,不是电灯开关)。
如果滑到某个音突然“卡住”或“破音”,说明此处是你的“换声点”,不必强冲,退回半音,放慢速度,用更轻的气息重复滑动,直到平滑过渡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周,但一旦打通,真假声转换将如行云流水。
(3)第三步:强化“肌肉记忆”——用元音+辅音组合实战
光会滑音还不够,唱歌要用字词,推荐用“Ha”、“He”、“Ho”三个元音配合不同辅音练习。
- Ha-Ha-Ha(从C4到G4,每个音保持0.5秒)
- He-He-He(从D4到A4,音高阶梯上升)
- Ho-Ho-Ho(从E4到B4,加入轻微颤音)
重点:每个音都要“站稳”,不能飘忽,初期可对着镜子练,观察喉结是否上下窜动——如果动,说明喉部紧张,需重新放松,熟练后,加入歌词片段,如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副歌“轻轻的一个吻”,把“吻”字故意用假音处理,感受情感表达的变化。
五大误区:90%的人卡在这几道坎上
以为假音=小声唱,错!假音可以很强,如林俊杰《修炼爱情》副歌“多么痛的领悟”,假音部分极具穿透力,关键是共鸣位置和气息支撑,不是音量大小。
换假音时抬下巴,这是最致命的错误!抬下巴会拉紧喉外肌,压迫声带,导致音色发紧、音准偏高,正确做法:下巴自然下垂,喉结稳定,用“内口腔空间扩张”代替“下巴上抬”。
怕破音不敢练高音,破音是进步的阶梯!每次破音都说明你触碰到了声带的“临界点”,记录破音位置,退回半音反复打磨,比绕道而行有效十倍。
只练音阶不练歌,音阶是“零件”,歌曲是“整机”,每周至少选2首包含假音段落的歌(如周杰伦《安静》、邓紫棋《泡沫》),逐句拆解,标注换声点,录音对比。
忽视气息支撑,假音最怕“气短”,练习时把手放在肋骨两侧,确保换假音时肋骨不塌陷,推荐“狗喘气”练习:快速短促吸气呼气,强化横膈膜弹性,每天2分钟,效果显著。
实战应用:让假音成为你的情感放大器
假音不仅是技术,更是艺术,它能传递脆弱、思念、爆发、释然等复杂情绪,以张惠妹《听海》为例,副歌“写信告诉我今天海是什么颜色”中,“颜色”的“色”字用假音轻柔收尾,瞬间将情绪从呐喊拉回内心独白,形成强烈对比。
再如王菲《红豆》,“还没为你把红豆,熬成缠绵的伤口”,“口”字尾音假音上扬,营造出欲言又止的遗憾感,这些都不是偶然,是精心设计的“声音戏剧”。
进阶技巧:假音颤音、假音转音、假音气声,例如陶喆《爱很简单》我爱你”三字,先用真声“我”,过渡到假音“爱”,再用气声“你”,三层音色叠加,情感层层递进,练习时可先拆解单字,再组合成句,最后融入整首歌。
保护嗓子:假音练得好,真声更耐用
很多人担心练假音伤嗓子,恰恰相反——科学使用假音能有效分担真声压力,尤其在高音区,硬用真声强撑易导致声带水肿、小结,而假音通过减少声带碰撞面积,降低摩擦损伤。
建议:每次练声前热身5分钟(唇颤音+哼鸣),练后冷敷喉部(用冷毛巾敷颈前1分钟),每周留1天“声带休息日”,若出现持续嘶哑、疼痛,立即停练并就医。
工具与资源:别让自学变成“自毁”
推荐三款辅助工具:
① 音频分析APP“Vocal Pitch Monitor”:实时显示音高曲线,帮你精准定位换声点;
② 录音软件“Audacity”:录下练习片段,对比一周前后的进步;
③ 节拍器APP:确保音阶练习节奏稳定,避免忽快忽慢影响肌肉记忆。
书籍推荐:《歌唱的艺术》(赵梅伯著)、《嗓音解剖学》(李红主编),理论扎实,案例丰富。
坚持21天,你会听见不一样的自己
科学研究表明,21天足以形成初步肌肉记忆,制定你的“假音蜕变计划”:
- 第1-7天:每天10分钟气泡音+哼鸣滑音,目标:稳定找到假音;
- 第8-14天:加入元音阶梯练习,目标:打通C4-G5换声区;
- 第15-21天:选1首歌实战应用,目标:副歌假音段落不破音、不断层。
21天后,你会发现:高音不再恐惧,音色多了层次,唱歌时喉部轻松许多,更重要的是,